Sea Water Hydrogen

台灣海水產氫技術進展:邁向綠能未來的重要一步

開啟綠氫時代的新藍海

為因應氣候變遷與實現淨零碳排目標,氫能正成為全球潔淨能源的重要選項。特別是以海水進行電解製氫,不僅能避免與淡水資源競爭,亦可有效發揮沿海地區的地理優勢,推動具永續性的綠氫技術發展。海水佔地球水資源約97%,具備無碳排放、資源豐富與副產品可再利用等多重優勢,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

海水製氫技術瓶頸

目前包括美國SLAC實驗室與澳洲RMIT大學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已陸續開發出新型催化劑與電解系統,能有效率且安全地從海水中製取氫氣。然而,海水製氫也面臨實質挑戰:海水中的鹽類與雜質會對電極材料造成腐蝕,降低製程效率與設備壽命;此外,海水成分因地理位置與季節變化而異,也增加了電解質處理的複雜性。為突破瓶頸,各國正投入新材料與系統優化的深入研究。

高效綠氫製造新引擎

泰科創聯目前正積極投入先進觸媒的研發。此類催化材料具備極高的抗腐蝕性能,能有效解決傳統催化劑易損壞與效率低落的問題。先進觸媒可結合多種過渡金屬元素,並透過高通量製程實現材料均勻分布,兼顧經濟性與效能。目標是將所研發的電極材料成功應用於膜水電解器與千瓦級鹼性電堆,逐步與產業需求接軌,展現台灣在海水產氫技術上的商業化實力與決心。

啟動氫能整合新戰略

泰科創聯將持續強化本土技術研發,同時拓展與日本、韓國、歐洲等先進氫能國家的國際合作。再生能源整合亦為下一階段關鍵,包括浮動式離岸風電、太陽能與波浪能的複合應用,實現「就地電解海水製氫」的能源自主模式。此舉將有效提升氫氣產能與經濟效益,為交通與海運提供穩定的綠氫來源。期許透過政府政策支持、研究機構的創新動能與產業界的實際應用,帶動台灣海水產氫技術朝向規模化與國際化發展,為全球能源轉型與環境永續注入堅實力量。

電解海水產氫工廠示意圖